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德公”。原注:“任德为广陵郡王(赵)完大小学(训诂学)教授。”错。又如:“青锁闼”,《汉语大辞典》释为“宫殿的门”,而实际上它是“给事中”的别名,起源于汉时的黄门郎。四、重要史料:
1
f古人一向重视官制,认为“正事之原,莫大于官制。”(《宋会要》职官五六之三一《官制杂录》)最早的职官著作:班固认为是《周礼》(《汉书百官表》);宋人孙逢吉认为是《汉官仪》(孙逢吉《职官分纪》)。现在来看,《尚书》中已有一些官制方面的介绍,如《立政篇》: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等。《诗经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小盂鼎》:“三事大夫入,服酒。”即指的是常伯、常任、准人。也称“三公”。历朝官制史料中,重要的有:《唐六典》、孙逢吉《职官分纪》、《历代职官表》(官修本与黄本骥辑本)、《二十五史》中的《职官表(志)》、《十通》、历代《会要》、类书、笔记野史方志文集等、出土文献。近人研究成果。
第二讲
一、官制起源:
先秦官制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集解》应邵曰:“黄帝受命,有支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左传》昭公十七年:“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一:“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亻垂)、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二、夏朝官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夏、殷亡闻焉。”三、商朝内外官制体系:
《尚书酒诰篇》: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大盂鼎》:“隹殷(彳旁)侯甸雩殷正百辟”1、内服(殷正百辟)宰(冢宰)、臣;三公、史、卜、师、尹、多尹、小臣、武官等。2、外服(殷(彳旁)侯甸)侯、甸、男、卫等。四、西周的内服百官与外服诸侯:1、内服百官:1外廷政务机构师、保卿事寮:三事大夫任人(常任)、准夫(准人)、牧(常伯),太史寮:太史、太宗、太卜、内史(2)内廷事务机构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庶府、百司等。2、外服诸侯宗法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加上“世卿世禄”,用血缘关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