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两个系统。
⑵特点:
,
。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是一种民族分治。
⑶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
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宋辽的和战
1、战:宋太宗为了夺取幽云地区,
之战失败,转入“守内虚外”对外防御,主
f要防范人民。⑴北宋攻辽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时间:宋太宗灭北汉后。结果:宋军大败,由进攻转为防御,确立守内虚外政策。⑵辽攻北宋: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死辽军统帅;
2、澶渊之盟:(重中之重)1004年,澶州之战,辽方提出议和要求,1005年和议。⑴原因:①宋辽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有能力灭掉谁,这是双方议和的根本原因。②经过长期的战争,双方的力量消耗很大,都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③契丹相对落后于中原地区,迫切想通过双边贸易来获得中原地区许多生活必
须品。⑵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⑶影响:①宋辽对峙局面形成。②双方基本上维持和平局面,贸易兴旺,使者往来,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稳定。③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岁币加重了北宋财政负担。
三、西夏的建立1、建国:羌族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1038年,元昊称帝,
都兴庆,史称西夏。2、制度: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封建化进程加快)①仿唐宋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②推行科举制。③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既吸收汉文化,又保留党项族风俗。
四、宋夏的和战1、战争: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惨重,于是元昊求和北宋同意。2、议和:1044年内容:北宋册封“夏国王”,给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影响:①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利于双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促进汉族与党项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③岁币加重了北宋财政困难。★宋辽、宋夏关系的相同点①都由战争走向和平。②北宋都以“岁币”的形式来换取和平。③双方都维持了较为长久的和平局面。④边境贸易频繁,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⑴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③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④民族融合是主流,唐末中原地区的人民进入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