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就可以克服这一困难,把图画成为
f
当然,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一个任务硬分为两段:也可以画成为
这一“不标箭头的竖线”的方法,在用“时间坐标”时合适。
f
以下的图形,更显示出用的必要性:
它表示工序A、C,各必须在甲、乙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而工序B却需要在甲、乙两工序都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在把一个任务拆成两个任务的时候(例如:决定一条水沟从两头挖),也要引进“0”箭头()。例如要把
中任务1○0→2○0分拆为两个任务1○0→2○0,1○1→2○0时,也要使用,既得下图:
f
本质上,这一问题与前例完全相同,当然也可以用“折断法”、“双箭头竖线法”。用无箭头竖线法的画法如下图:
法”,或“无
例二:在一个较复杂些的工程施工中,我们把
四道工序(以下简称挖、板、钢、浇),各分为二交错作业时,也要用为
,画成
f
当然,也可以画成为
这是指在四种工作都只有一套人进行施工的情况下而言的。即挖地基(1)的人也就是地基(2)的人(如果人多了,当然也可以进行平行作业)。
读者试分析以下几种画法,并指出其缺点。
(“钢(1)”不必在“挖(2)”完成之后,其他类推)又
f
(“钢(1)”不必在“板(2)”之前,其他类推)更进一步,读者可以分析一下,三段交叉的作业,作如下画法对不对?
严格地讲,这样画是有问题的,因为
不必在
之后,同样
和
也不一定分别在
和之前。正确的画法应当是:
f
用一个零箭头“↑0”断绝了由转入的道路。用这样的画法,三段以上的
交叉作业,就不再有其他的困难了。
也有人用“同工种人力转移线”(
)来处理这一问题。画成:
“
”仅表示前后两同工种工序间的衔接关系,并不同时表达不同工种工艺
之间也有衔接关系。例如:③
⑤仅表示由“板(1)”出发,只准走向“板(2)”,
而不准走到非“板”的“挖(3)”上去。同样,⑦
⑨仅表示“钢(3)”以“钢
(2)”的完工为前提,而并不依赖“浇(1)”。这方法的缺点,在于多引进了一种符号
“
”。
f
例三:有一项工程如下图
它不能代表:一个任务做了两天后,任务(36)开始,做了三天后,任务(25)(46)开始。代表这个情况的图,我们应当画成为
实际上,这个任务是分成两段落
和
进行的。
图123容易被误解为(12)(13)(14)是三个任务,因而把人力、工时、设
备、原材料算重了。
有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虚”开始点,把各个不同的开始点,联成一个开始点。如
图125,从起始点○0可引出的四个任务(01)(04)(08)(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