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银行金融是最重要的社会构建,金融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与之相随的是金融不断超越实物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危机频发,甚至引发、演变为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0多亿美元。
羊群效应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祸源,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当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对于社会整体的一个较小冲击可以导致人们行为的巨大偏移。羊群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这种行为被投机冲击者利用时,它将在国际货币危机的发生和传染中发生乘数性的夸张作用。国内外不少研究证明羊群效应会引起信息追涨,内幕消息得不到有效指示;会引起价格泡沫和股价的异常波动;会引起传染效应及危害金融系统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国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交易的杠杆化使得融资越来越便利,融资额越来越大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使流动性大大增强。这样,资本市场的一点异动便往往
f会带来可怕的“羊群效应”,使资本市场瞬间处于过强的买压卖压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突然逆转引起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极大动荡,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早在1996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中运用“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股票投资者行为,表示了他对美国股市的担忧。索罗斯批判中也有“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的评述。索罗斯认为,当羊群效应出现时,追随趋势行为加剧,市场的偏差会自我强化,从过度泡沫发展到过度超跌,最终形成市场的大起大落。
羊群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非理性的投资热潮在散户所具有的流动性积累到一个不可遏制的规模时,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和随之对房市的推动在短时期内便演化为不可逆转的非理性投资热潮。在这种状况下,证券市场价格的高低不取决于所谓价值投资,而是取决于交易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最终形成了泡沫经济。轻微的泡沫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