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
B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见狱吏则头枪地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
解析D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
“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
“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解析CA项“固”均为副词本来。B项“于”均为介词在。C项“所”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D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fA流俗之所轻.也B其次不辱.身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解析C“相”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对方。A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B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下.流.多谤议D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解析BA项非常古义是“不同寻常”今义是“十分极”。B项郁结古义、今义均为“积聚不得发泄”。C项下流古义是“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卑鄙龌龊”。D项发愤古义是“发泄愤懑”今义指“决心努力”。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f解析B“却不以为辱”错司马迁知道是莫大的耻辱但是他选择了“践
志”以实现人生价值为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即僭越。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
名。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如“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江左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江表”则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
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解析C举例错例句中“足下”指范增他既不是战国人也不是
国君。
7名句默写。
1用概括性的句子评论古人著书立说的原因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
郁结
思来者。”
2司马迁认为《诗经》成书的原因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