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对徽墨装饰题材体现的文化内涵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伦理观念
B地域自然山水
C文人审美趣味
D创作主体追求
5请将以下三项分别还原至材料二中的【甲】【乙】【丙】处。(3分)
A.清汪节庵“唤卿呼子谓多事”墨镂雕童叟对话人物风景图,四周辅以荷花、兰花雕
刻,以君子植物特殊的生态习性和生命气息为君子个体修养提供启示。
B.《耕织图》墨面图案记录了徽民生活中春耕、播种、浇灌、采收及弹花、纺纱、染练、
绩织等生产和加工整个劳动过程,将徽州田野人家劳作等民俗自然情趣与文人大夫的
审美情趣有机融合,画面生动,极富乡土气息。
C.《程氏墨苑》记录的圆形墨模《百子图》将民间各类儿童嬉戏的画面完整地整合于一
f幅图像之中,直接表达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的儒家“孝为仁本”思想。
【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材料三
一直以来,我们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在感慨它们逐渐衰微甚至消逝。但这往往只
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时代场景不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文化精粹的生存空间,
但非遗在现代并非全无“用武之地”。
墨的发展其实与社会稳定有关。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追求提高,墨的市场就会扩大,
徽墨自然无消失之虞。以前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墨大部分出口日本。日本人很重视汉文化,
写毛笔字画毛笔画的人多,对墨的要求也高。而如今,墨的内销与出口比重基本持平,说
明中国人也在逐渐重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墨厂的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得益于生活水平提高,文学素养提升,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科技的进
步也赋予传统工艺不少便利。锅炉、电炉的使用都对改善成品墨的品质帮助不小。
独特的制作方式、百年徽墨的招牌再加上文墨自带的传统文化气息,使得近年来徽墨
更多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在制墨人看来,这是本末倒置的。墨首先是用具,
其次才有工艺品的属性。“让一般人都用得起、用得好,这才是我做墨的‘初心’。”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这样说。他认为很多民间
技艺都“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对于很多地方花巨资建博物馆、收藏馆,周美洪更多的
是担忧,因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博物馆中很可能会“锁死”它的生命力。“不论是不
是出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应该成为少数人欣赏的奢侈品,而要走进千家万户。”
很多人看到“老胡开文墨厂只有100多个工人”“当前徽墨的原料采购困难”的报道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