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壤环境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采用合理的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技术,以及人为促进土壤熟化、快速修复污染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分析查清被破坏土壤资源的数量、类型、破坏程度和分布状态;通过分析研究被破坏土壤的发生、发展过程、趋势及其原因,对采矿、废弃物堆置等一系列矿山作业提出合理建议;通过调查不同废弃物的理化性状,为进一步的复垦方式、利用方向和修复对策提供依据;通过采矿前原土壤、采矿后土壤及复垦后矿区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比,进一步完善复垦和修复技术,并为宏观的复垦、修复规划提供参考。露天矿对土壤的扰动较大,一般可先查阅矿山的有关资料,矿山废弃物是否污染环境(如有污染,应先作环境保护处理)。如露天矿需查阅排土场及排土进度图;井工矿需查阅井上井下对照图及有关塌陷资料等。根据资料的情况再针对性的进行调查研究。(五)三峡库区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p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库区生态建设保持协调p加强库区各类矿山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督促矿山企业遏制采矿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土地复垦,重建矿山生态防护林,保护库区的生物多样性,减轻因矿业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库区泥沙淤积量。对处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等主要支流沿岸可视范围或500米范围内的各类采矿场依法予以关闭,并责成相关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护库岸生态安全。p2加强矿山排污治理,确保库区水环境安全p库区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ldquo三废rdquo必须有效治理,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严格控制采矿、选矿生产中的氰化物、砷、汞、铅、镉等有毒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库区水体;严格控制SO2排放总量;对矿山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严禁乱堆乱放,严禁向长江干流及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等支流倾倒。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素、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2)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3)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环了景观和植被;(4)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5)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6)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