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数学课作者:窦朝辉文章来源:《崆峒教育》点击数:510更新时间:200611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对充满活力的课堂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以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许答案会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出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数学课”的一些体会。一、重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交互相应的。所谓“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它包含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全面了解学生认知状态后对教学设计的精心准备,所谓“生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未能预见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及对它的正确处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现行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有些数学教师认为可无需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只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即可。殊不知,这种观点犯了极端主义的错误。实际上,在新课程理念下,首先,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要进行详细的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反复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能依照“备课”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顺应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异分母数加减法”时,创设的情境:媒体播放崆峒山风景区概况,并出示从两站至崆峒山的路线(方案),“两站→崆峒山脚下:乘汽车要小时;骑自行车要小时。山脚下→塔院,坐缆车要小时,爬山要小时。”而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去崆峒山游玩?要求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出各种路线(方案)所需时间。学生在自主探究期间,当遇到“”时,学生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有运用图来证明的,有试图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并有先通分再计算的。由于课前精心预设,没有囿于教材,而是创了丰富的情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共同研讨,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帮助,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可以说:没有好的课堂教学“预设”就没有好的课堂“生成”。二、激发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