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语文教学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邓小燕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4期
【摘要】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一、意志的培养;二、情感的培养;三、竞争能力的培养;四、自信心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尊重、关怀、信任学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意志情感竞争能力自信心
学生在学校里既要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也要收获心灵的成长。而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手段有助于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心理学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一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二是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意志的培养
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例如,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仲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己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上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f龙源期刊网h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