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可编辑
f
自律机制和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导致会展市场秩序混乱,展览场馆如集贸市场,讨价还价,有的会展竟然成了处理积压商品的场所。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有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小规模公司,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盲目办展,抄袭克隆别人的主题,和别的展会同期同地举办,争夺别人的客户。竞争的无序使得会展资源严重浪费,效率低下,带来的是整个会展业的低效率与恶性循环。
2市场主体混乱。政府、行业协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面对会展业这样一个利润蛋糕都想分一杯羹,展览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显,大型的会展企业所占比重小,中小型会展企业规模小,投资、经营未能实现多元化,长期依赖政府投资拨款,没有形成自负盈亏的机制。
3市场信息不对称。会展信息渠道不通畅,导致组展商与参展商无法有效沟通,结果会展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骗展、虚假展览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会展的市场秩序。
(二)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1政府权责不明确。政府管理职能不清,行政管理缺位或不到位,政府包办或对会展市场的干预过多,却对会展缺乏指导,阻碍了会展业市场化的进程。另外,政府对会展举办权严格控制,导致会展审批手续复杂,虽然现在已由审批制转向登记制,但仍然存在重复审批和多头管理,因为外经贸和贸促会都有各自的审批权,当地政府的相应部门还要审批,如果出国办展、参展,手续就更加复杂和繁琐,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协
可编辑
f
调和集体会办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展商和参展商的积极性。
2行业协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好的行业协会能够规范市场机制,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协商、契约等方式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但在我国,行业协会的作用未能得到重视与扶持,行业协会体系也不够完善,除了中国展览馆协会,还未在其他各领域建立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直到2005年4月我国才成立会展业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