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可见,应用文写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受市场经济功利化倾向的制约,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着“适应市场需要”的口号把高职教育演化为一种专才教育、谋生教育甚至“饭碗”教育。在高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型中,一些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所谓的“能力本位”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本位,把对“能力”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岗位技能的范畴,存在着对“能力”内涵理解上的偏差与错位。“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素质,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目前,作为唯一一门在各高职院校均有开设的大学语文类课程,《应用文写作》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修养的重任。在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思想,采取灵活适当的素质教育策略,从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明确的自我规划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锻炼观察判断的能力,提高
f逻辑思维的水平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大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应用文的写作讲究求实性,尤其是公文的写作,要求材料真实,数据准确,来不得半点虚假或浮夸。除了严肃权威的行文内容,在公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规范的发文格式,严明的收发文程序,严谨庄重的行文用语,以及各文种对应的写作注意事项等等,均来不得丝毫地粗心大意,否则极易使文书写作归于败笔。在公文学习中,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粗疏马虎不求精准的写作现状,任课教师可结合具体文种的学习训练不断予以引导与纠正。以事故情况的通报为例,教师可结合例文示范强调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情况,必须是经过一线的调查核实之后在文中交待得清清楚楚,并联系学生写作练习中频频出现的“前些天”、“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之类的语句作重点的纠错与修正,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公文准确严谨的用语特点以及必须秉持的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这一阶段在任课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