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爆发,韩国半导体发展迎来春天。随后PC的普及,面向个人计算机的DRAM和面向大型机的DRAM寿命不同,韩国企业积极调整产品方向,积极应对,抢占了先机,生产进一步一步扩大,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
1128
f行业研究
1999年开始,新一轮需求周期(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需求)使半导体的景气复苏,保证了韩国半导体产业持续前进的步伐。
C)台湾台湾只做代工,改变了产业游戏规则,创立了一个新的产业,形成不与客户竞争的原则。日本半导体产业消费半导体似乎大势已去;韩国半导体目前最大的业务还是在存储领域,除了三星电子、SK海力士、LG,能叫出名的半导体企业已寥寥无几;而起步最晚的台湾,除了存储器与面板处于中端水平,其他产业都盘踞在中高端市场中,并且诸多市场都是通过自己的代工模式开拓出来的全新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生产增多,进一步促进半导体行业的发展。(2)美国是否愿意卖材料和设备经济利益与政治风险的考量美国是否愿意卖材料和设备给日韩台,主要是经济利益与政治风险的博弈。由于日韩台半导体发展不会给美国带来政治上的威胁(政治威胁小),但会带给美国很大的商业经济利益,因此美国愿意卖材料和设备给日韩台。以日本为例如图表三所示,1975、1976年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这个时候,对美国而言,将材料和设备卖给日本,商业利益很大,且政治威胁很小,所以美国的半导体技术、材料和设备完全开放的卖给日本,这促使日本半导体技术开始发展,市场份额
1228
f逐渐增大。
行业研究
而在1986年,由于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市场份额超过美国,此时
带给美国的商业利益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日本的半导体发展很
迅速,技术先进,对于美国的政治威胁很大,因此美国限制对于日本
的半导体行业材料和设备的出口,如美日半导体谈判开始,签署日美
半导体协定。最后,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衰落。
图表5日本DRAM市场份额变化
总结:通过对日本、韩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形成原因的分
析,不难看出,要走日本、韩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中国市场是否对进口美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有足够大的市
1328
f行业研究
场需求,也即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是否足够大。二是,美国是否愿意向中国出售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即美国是否会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我们会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而判断日韩台的半导体发展模式是否适合中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