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最后辞世的地方。由于成都路边原本有条小河浜,河上的那座石桥既非东西走向,也非南北走向,因此上海人也把这一带称为“斜桥”,和现在卢湾区陆家浜路附近的斜桥不是一回事。有了路牌后,盛公馆的地址是“静安寺路111号”。据学者薛理勇先生介绍,老公馆原来占地105亩,极为豪华阔绰。昔日寄信给盛宣怀,根本无需书写具体地址,只要大笔一挥“上海斜桥盛大老爷收”便可以了。
盛宣怀死后不久,原本豪阔的“斜桥盛府”却只保留下了花园洋房老宅一处,其余的地界均被盛氏后代拆建为里弄住宅出租,后来又陆续卖出。如今的吴江路美食街一带,过去称为“斜桥弄”,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两家便居住在此,吴江路边上的上海电视台,原址上曾有美国人开的“斜桥总汇”(高级俱乐部)……这些地方,原来都只是盛宣怀府第的一角。而真正的盛公馆,由于数年前成都路高架的建设,如今也已荡然无存了。
如今长征医院的位置,过去正是被称之为“愚斋藏书楼”的盛宣怀私人档案馆。这幢位于“斜桥盛府”斜对面的楼房,曾经藏有大量盛宣怀亲自整理的档案、日记、书信与手稿。自盛宣怀的父亲盛康起,父子两代人便十分注重个人档案的整理
f与保存。盛宣怀是一个仔细认真的聪明人,每一封书信,每一笔钱款,每一次活动,事无大小均会记录在案,久而久之,这样大量的资料,加之许多珍贵的藏书,需要有一个妥善安置的地方。这个地方既要安全,又不能离自己居住的地方太远,于是盛宣怀便选择了离自家住宅不过百米的这个位置,建造自己的“愚斋藏书楼”。
有史学家认为,盛宣怀身后,由于其地位特殊,加之与当时北洋政府的诸多高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府始终没有为难其后人。但是到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会主席钮永建借盛氏子孙遗产纠纷案一事,提出清理和没收盛氏侵吞的公产。不仅收回了轮船招商局等企业,更凭“遗产案”大捞一票。愚斋藏书楼也在查抄范围之内。没收的所有档案资料悉数存放于张元济、顾廷龙等先生创办的合众图书馆。
在盛公馆附近的成都路581号是广仁堂的旧址。广仁堂是盛宣怀创办的一家慈善机构,设有养病所、栖贫所、施粥所、停柩所、恤会、保婴会等机构,养病所常设义诊,每天有各科医生坐诊,上海著名的中医师陈莲舫曾经长期在广仁堂义诊,一段时期还是广仁堂诊所的主持医师。当然这种形式的义诊并不是医生个人的“义诊”,广仁堂免费向灾民穷人提供
f诊治施药,医生的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