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5亿元,是2006年的26倍。投入308亿元,积极推进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业蓬勃兴起。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装备工艺提升。累计实施了278项节能减排工程,淘汰落后炼
2
f铁能力549万吨、炼钢能力280万吨、水泥粉磨能力876万吨,被评为省“双三十”节能工作先进市、省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优秀市。--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城镇化水平在扩能升级中稳步提高。树立抓城建就是抓转型、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的理念,不断强化城镇带动转型发展的平台功能,城镇化率由48上升到545。荣获并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被评为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荣获省人居环境奖。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标准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建设规划、重点区段修建性详规等110余项规划,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大城区格局初步构筑。搬迁改造16个城中村,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启动496平方公里的滦河综合开发、12平方公里的右岸新城、1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标志区建设,以两轴两带开发为重点,实施了一批精品工程。其中,三里河生态走廊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世界景观奖,黄台山公园跻身省“十佳公园”行列,黄台山综合整治工程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城镇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投入55亿元实施了110余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489亿元实施了马兰社区等397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资60亿元,实施了41项公路工程,通车总里程达到29718公里;投资184亿元实施了22项电网工程,新增供电能力4755万千伏安。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城”复审和“三城”同创活动。出台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的意见,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管理局,数字化管理平
3
f台投入使用,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倾力支持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强农惠农中深入推进。被评为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节水灌溉53万亩,新建集雨水窖1961个,治理水土流失1012平方公里,荣获全省“海河杯”竞赛一等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投资5亿元实施了23个农业休闲园区项目;建立全省首家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省和唐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3个,带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