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理解0的实际意义。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正确书写110数的组成v1、启发幼儿理解数量关系v等量关系(5以内数的组成)v互补关系(6)v互换关系(7、8)v包含关系(9和10v2、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三)自编应用题v关键经验v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自编简单的应用题。v2、掌握应用题的结构v3、借助各种编题条件编题v4、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应用题的结构:要说同样的一件事情,要有两个数,这两个数说的是一样的东西v编题条件
fv1、根据活动编题v2、根据情境编题v3、根据图片编题v4、根据算式编题v5、根据数字编题
(四)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要求vA、理解加、减含义;vB、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vC、认识加、减算式并会运算。指导要点1、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A、加法和减法分开教。B、加法和减法同时教。C、数的组成、加法、减法同时教。
2、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A、从直观入手,理解加减法含义。B、引导抽象,认识符号和式子。
3、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A、指导幼儿学习列式的方法B、教幼儿运算的方法
4、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
(五)量的概念教育v小班多少、大小、长短v中班粗细、高矮、厚薄v大班宽窄、轻重、远近指导要点u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会正确应用相应的词汇表示比较的结
f果。u2、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u3、结合进行量的排序练习u4、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u5、循序渐进的描述物体的量量的排序v小班:35个,正排序v中班:57个,正逆排序v大班:710个,正逆排序量的比较v方法:对两样或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v注意量的比较的相对性v三个物体比较时,应能用“最”来表示物体的比较的结果。v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自然测量u概念:u两种运算过程:
整体是由加在一起的数量部分组成易位和替换:将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测量单位体系。
自然测量的指导要点u1、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u2、能用不同工具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述测量的结果;u3、感知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函数关系;u4、引导幼儿用自然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空间方位v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中心;v顺序: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v其中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是难点v第一步,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fv第二步,判断与自身面对的物体的左右方位。v第三步,让幼儿转向180度与客体同方向,从客体的位置上来辨别。v第四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