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应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志。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外包装不清洁、破损、标识内容不完整者,拒绝收货,并及时把验收情况报告品控部,由品控部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单,通知采购部处理。5、卸车过程中要求卸车人员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产品包装。卸下车的原辅料应整齐码放在库房,要求离地隔墙20厘米。6、核对、清点到货的数量,属于定量包装的产品应按15的比例抽检净含量,做好净含量抽检记录,若平均净含量不足,应按实际净重入库。7、对于批次较多的原辅料应每个批次随意留2个包装供品控员取样。8、卸车完毕后,填写原辅料标识卡,登记原辅料采购入库台帐,挂待检标识牌。9、品控部检验完毕后根据质检部出具的通知或检验报告单的结果,办理入库手续或退货手续。检验合格的原辅料挂检验合格标识牌,生产部可以使用;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挂不合格品标识牌,不得用于生产;检验不合格但降级处理的原辅料,按照品控部指明的使用要求使用。10、原辅料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出库时应及时登记出库台帐,详细记录原辅料的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产品批号,出库数量,用途等信息。11、生产部对每个品项的原、辅料设置安全库存量和库存原料保质期预警期限,原料库管理员及时报告达到安全库存量的原料名称、数量至主管,便于主管制定采购计划。,每月盘点一次库存,对达到保质期预警期限的原料进行预警,上报至采购部主管。三、原辅料进厂检验管理
f1、品控部品控员接到仓库管理员取样的通知后,应及时取样检验。先向仓管员索要产品合格证明,然后核对出厂检验报告单上的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合格后登记审查的合格证明材料,准备取样检验。2、根据原辅料需要检验的项目确定取样方法和方式,做好取样准备。取样方法见《采样作业指导书》。取样前应再次检查原辅料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产品外包装不清洁、破损,标识不符合要求,按规定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单。3、品控员按规定进行采样,采样后的产品应在外包装上标注“取样”字样,打开的包装应密封,归位。(已取样的产品,在产品检验合格的前提下应要求仓库先用。)取样后将样品交化验室检验员进行检验。4、检验员按照原辅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检验完毕后按标准进行判定,出具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