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理工科专业就比较“吃香”,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就已经达到了100,而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据报道,今年工科类专业就业最好,华工和广工的就业率都比较高,比如建筑类专业,与铁路、港口的大发展有关,国家出台的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基础建设
f领域,建筑类专业颇受青睐。但人文社科类专业需求较少,进入的门槛又偏高,就业相对较难。这也与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有关,工科类专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远小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三)男女生之间就业不平衡。男女生之间就业不平衡。就业不平衡女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在就业机会的提供上、在薪酬上她们都是相对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相关法律建设还不完善,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还需加强,并短时间内仍将普遍存在。女生必须在自我成长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充分的准备,才能提高自己在求职中的砝码。(四)毕业生期望值和就业结果之间的不平衡。毕业生期望值和就业结果之间的不平衡。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63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理想月薪定位在15002999元,517以上的学生将晋升和行业前景作为找工作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而将薪酬作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只占88。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向但家长、大学生,甚至社会仍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抱有高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现实中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存在落差时,毕业生就可能陷入难以就业的艰难处境。(五)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不平衡地域扎堆现象明显,较大一部分毕业生偏好珠三角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大型企业,不愿意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或者中小企业就业。而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环境恶劣,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直接影响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f因而拉大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的差距。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东莞生源方面,将近80的毕业生首选东莞;非东莞生源方面,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地区是:东莞41,广州、深圳20,珠三角其他地区17,省内其他地方16,全国各地4,其他2。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莞、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而选择到省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地域扎堆现象异常明显。这样的情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