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小组,由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而组长往往是学科教学中的带头人,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格式、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
戏”。其他教师应付了事,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导学案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使导学案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
误区2“电子化”的导学案
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高效的课程资源交流,普遍设置和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于是出现了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导学案下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导学案,没有取舍,不加选择的把网上的资料囫囵吸收。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违背了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缺少了教师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结晶,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和思维水平,这样的导学案成了“拿来主义”,缺乏创新,有名无实。
误区3“嫁接”的导学案
个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学案,却“借鉴”了往年的备课本,将旧备课复制在新导学案上,“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创新。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作为教师,再设计导学案是要因时、因人,不断的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导学案,很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循规蹈矩。
误区4“克隆”的导学案
f【优质文档】学案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如何学”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范文word版
教师设计导学案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导学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复制他人劳动成果,丝毫没有自己参与的成分。所写导学案成了文字搬家,有的拿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导学案“一抄了之”。这种设计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误区5“走秀”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学习过程、备达标习题等,是授课的前提准备。可是有些教师为应付各种检查,或为了在评比中获奖,面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直接写出了优秀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