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
1、需求方面分析
1需求法则的影响,假设其他的条件不变,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工资是其中一个决定作用的因素。我国的产业格局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决定了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很大,对工资水平要求较高的大学生的需求不大;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急需要的高端的专业对口的精英,但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不能达到这种要求,这种现状决定,社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需求不大。
2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大于工资,劳动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小于工资,劳动的需求就会减少。企业往往要求员工有团队协作意识,熟悉工作坏境,有一定处理问题的经验等,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经验不足等特点,导致其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较低,导致企业对毕业大学生的需求不大。
2、从供给的角度分析1、供求平衡。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的录取人数不断创下新高。随着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总数越来越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2、劳动的供给。劳动的高级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而成本包括实际成本与心理成本。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受过系统的训练,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很大,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收低的就业现状,所以大学生不论实际成本与心理成本都是很高的。3、替代效用与收入效应。假如每一个劳动者只能在工作与闲暇之间进行选择,由于工作与闲暇都能带来效用,即增加幸福。劳动者选择的原则是效用最大化,劳动者能把多少时间用于闲暇,主要考虑闲暇的机会成本小时工资率。当工资上升时,劳动供给就会增加,当然其中又包含着两个效应:
f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资率提高劳动的供给增加;相反,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资率提高劳动的供给减少。假如在影响劳动者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我国只要增加工资就能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我国劳动力总量很大,结构不合理,各大城市出现民工荒,大学生出现就业难。4、偏好的影响大学生对工作的喜欢或喜爱影响了其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对环境好、高薪、社会地位高工作的喜爱是非饱和的,而现在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海归派等同样在竞争这类型的工作,大学生缺少核心竞争力,而而累、苦、险的是不愿意做的。所以大学生的偏好造成了大学生如今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