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客中忆二女高启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注】了了:了然,清楚。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
f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2.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答案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
f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3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歌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
f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