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总污染并未下降。图2EKC的多种形状2环境规制趋同与触底竞争型。一国环境标准高,提高了其排污成本,使生产成本高于低环境标准国家17,驱动一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移向低环境标准国家,资本外流使高环境标准国家面临放松环境规制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以保持竞争力为借口,放松环保规制,形成触底竞争。随着触底竞争的加剧,形成收入提高而污染排放保持不变,曲线趋于平坦,即Dasgupta等所述的触底竞争型,呈倒L字型,如图2所示。这两类偏离EKC的情形值得进一步研究,不过学术界对环境规制的触底竞争本身并未达成共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和其他形状的环境收入变动轨迹,需要继续探讨。(四)EKC的指标问题EKC考察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动态关系,涉及到收入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后者一般以污染指标显示。EKC中的收入指标为人均收入,Ster
等认为收入不是平均分配的,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人远多于高出平
11
f均水平的人,因而应以中值收入水平作为变量,而非平均收入水平18。在污染指标上,针对一些人依据EKC而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这一问题,Tisdell提出污染密度(Pollutio
i
te
sity,指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比总污染更具有意义,因为污染密度的升降更能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污染变动的全面情况。Tisdell还将污染分边际污染、平均污染与总污染,着重考察边际污染指标的价值19。假定污染不是累积性的,收入上升至一定水平后,则污染密度下降,如图3所示。图3显示了平均污染的EKC以及相应的边际曲线,两者先上升后下降,边际污染线先于平均污染线达到顶点,并与平均污染线的顶点相交。当边际污染和平均污染的污染密度达到顶点后,总污染会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在Y1水平上平均污染开始下降而总污染继续上升,因为边际污染仍为正值;只有当收入上升到Y2后,边际污染线位于横轴之下,总污染才会下降。因此,人均收入上升过程中,边际污染、平均污染和总污染三种指标的变动轨迹有些差异。图3边际污染与平均污染的EKC这些指标问题在EKC研究中是容易改进的,可以选择中值收入指标、污染密度指标或更有价值的指标考察EKC,
12
f不仅考察总污染,也研究边际污染的变动轨迹,全面把握经济增长过程中污染变动的动态。(五)EKC的解释力问题1污染结构问题。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排放污染物,并且污染物的结构处在变动之中。Arrow指出收入上升过程中一些污染物排放减少只反映出污染结构的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