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服务业的演变、清洁技术的应用、环保需求的加强、环境规制的实施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环境质量先下降然后逐步改善,呈倒U型。二、关于EKC的理论批评EKC理论假说提出后,实证研究不断,结论呈多样化,有的支持倒U型,也有结论显示两者呈U型、N型、单调上升型、单调下降型1011,并且不同污染物的污染与收入间关系呈现差异形态,对EKC提出了挑战,学术界在理论上也展开了对EKC的批评。(一)EKC的内生缺陷Arrow等批评EKC假定收入仅是一个外生变量,环境恶化并不减缓生产活动进程,生产活动对环境恶化无任何反应,并且环境恶化也未严重到影响未来的收入12。但是,低收入阶段环境恶化严重,经济则难以发展到高水平阶段,也达不到使环境改善的转折点。经济增长与环境是互动的大系统,环境恶化也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需要构建将收入内生化的模型探讨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间的互动关系。(二)EKC的适用局限EKC能否概括各种条件下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关系?研究表明EKC的适用性受到局限。
7
f1环境收入理论关系具有多种形态。环境质量与收入间是否只存在倒U型一种形态?研究表明环境收入理论关系存在七种不同形态。在理论探讨中,如下表达式常用来考察环境与收入间的关系:式中y为环境指标,x指人均收入,z指影响环境变化的其他控制变量;下标i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t指时间;α是常量,βk是解释变量的系数。该模型依βk的不同而呈现x与y的不同关系,从理论上说明环境与收入间的关系并非倒U型所能代表:第一,β1β2β30,收入水平与环境质量之间没有关系;第二,β1>0,且β2β30,x与y之间呈单调上升关系,环境随收入上升而恶化;第三,β1<0,且β2β30,x与y之间存在单调下降关系,环境随收入增加而改善;第四,β1>0,β2<0,且β30,x与y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EKC,且转折点在处;第五,β1<0,β2>0,且β30,x与y之间呈U型关系,收入水平较低阶段,环境随收入上升而改善,收入水平较高阶段,环境随收入上升而恶化;第六,β1>0,β2<0,且β3>0,x与y呈N型,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环境质量先恶化再改善,又陷入恶化境地;第七,β1<0,β2>0,且β3<0,x与y的关系与N型相反,伴随收入水平上升,环境质量先改善再恶化,后复归改善。
8
f环境与收入理论关系的七种形态中,EKC仅是其中的一种形态,其倒U型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收入关系。2EKC无法揭示存量污染的影响。在污染指标上,污染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