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境意识还很薄弱,因此,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力较差,环境受污染的
2
f状况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恶化(由于上述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但是,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和管理能力的加强,一系列环境法规的出台与执行,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降低。若单就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而言,环境污染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是单调递减关系(有人称之为消除效应,abateme
teffect)。为此,有人将收入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三种效应,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理论解释(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
和Krueger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美国人担心自由贸易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1。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2(P3839)。1993年Pa
ayotou
3
f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3,如图1所示。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如图1的Y0所代表的收入水平)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图1EKC曲线(二)EKC的理论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环境质量与收入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丰富了对EKC的理论解释。1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Grossma
和Krueger提出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种途径影响环境质量1:(1)规模效应。经济增长从两方面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产出也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2)技术效应。高收入水平与更好的环保技术、高效率技术紧密相联。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研发支出上升,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他不变时,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削弱生产对自然与环境的影响;二是清洁技术不断开发和取代肮脏技术,并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3)结构效
4
f应。随着收入水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