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
f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2、临床不合格标本常见的原因1)标本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2)标本凝血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
f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本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3)采血容器不当、采血量过少护士对检验相关业务和一些新开展业务不熟,造成对标本采集的容器选择和采血量缺乏正确的认识。4标本与LIS系统扫码不相符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标本容器上条码与患者姓名不相符;护士扫码未保存医嘱,造成实验室无法接受标本。5医嘱停止或使用已停止医嘱的条码张贴在血液标本,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采集后的标本未与采集后检验汇总单进行一一核对,造成实验室无法接受标本。6输液侧采集标本护士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熟,造成标本采集时从患者输液侧采集标本。7脂血标本护士在标本采集前未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及禁食内容以及饮食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患者在采集标本前未空腹或者进食高脂食物。8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护士对标本未引起足够的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