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能源合作,但均遭美国人的冷遇。美国担心,双方能源合作将加快俄罗斯的复兴步伐,从而对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构成挑战。但是,近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那就是欧美围绕什托科曼天然气田等项目的争夺让美国领导人感到了空前压力。当前,竞投俄巴伦支海什托科曼大型天然气田项目的美国谢夫隆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都进入了最后的角逐,但莫斯科方面还未做出最后决定。此间观察家指出:“无疑,普京总统在等待来自美方的善意。”从美国的表现来看,它已不能漠视西欧国家以及公司抢占俄罗
f斯能源“上游”市场,让美国跨国能源公司眼睁睁地失去机会。可以说,俄对美能源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俄美关系的“坚冰”。俄罗斯的对欧“能源外交”是通过确定天然气的管道走向来完成的。去年底,俄德开工建设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管道绕过东欧、波罗的海沿岸等仇视俄罗斯的国家,预计在2010年完工。今年上半年,俄土“蓝溪”天然气管道开始送气,最终将延长到以色列、希腊、意大利等国。从一定意义上说,“蓝溪”天然气管道工程远远超越了修建之初所具有的单纯经济意义,而成为俄影响欧洲的一个很重的砝码。目前,俄罗斯正考虑增强运输能力,以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今年初俄乌“天然气之争”爆发后,欧洲陷入了对能源安全的恐慌之中。普京对此极力安抚,称即使在“冷战”最紧张时期苏联也没有中断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民主的俄罗斯更将会遵守同欧洲签订的能源供应合同,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单方面削减或中断能源供应。
用能源主导独联体外交
经过多年的努力,俄基本实现了对独联体国家输出和价格垄断。起先,出于笼络独联体国家的需要,俄一直坚持向成员国提供廉价能源,转折点是去年夏天的独联体领导人“喀山峰会”。当时,俄确定了对独联体开展“能源外交”策略,不再向独联体国家提供能源价格优惠。最初,俄所推行的该政策只针对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瓦多等国。不过,年初俄乌“天然气之争”以后,除白俄罗斯以外的独联体能源消费国无一幸免。乌每千立方米230美元,摩尔多瓦160美元,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110美元。为对付有些特立独行的盟友白俄罗斯,俄也不断以提价相要挟,迫白签订合同,允许俄买断白的天然气运输系统,掌握对其天然气出口权的控制。对于石油、天然气生产国的中亚,俄罗斯则采取了“大棒加胡罗卜”的政策。其一,鼓励“俄气”参与中亚各国的天然气生产和运输企业的重组,通过对中亚国家中的石油、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