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低年级估算教学之路探索
温岭市城北小学吴双燕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造成了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我觉得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学生因精算形成的习惯和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估算优势,可以消除其抵触心理;落实基础知识,清除学生在学估算时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实用价值,解除其畏难心理。关键词:估算能力心理意识误差优势基础知识实用价值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代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需要更多的是口算和估算。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育大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新课标中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我在教学时,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估算教学中却出现了比较尴尬的现象。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估算”中有这样一题:二年一班有39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二班有42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我在教学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题后,列出算式3942,并很快口算出得数有81人。但因为这堂上的是求近似数,题目中有“大约”这个词语,学生明白要求“大约数”,于是就在答案后面写上约等于80人,算式如下:394281≈80人。学生已经口算出精确数,却因为题目的要求,再在精确数的基础上获取近似数。这样为求近似数而求近似数的教学有价值、有意义吗?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的价值体会不是很深,不能带给学生便利,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为什么估算的教学对低段学生学习会产生负作用?带着疑问,我研读了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估算教学的文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以下几种原因:1、精算形成的习惯与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造成心理障碍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养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允许有误差的且由于估算的方法不同,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