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2节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计算机协议的概念、要素和作用
2.了解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理解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3.掌握具有五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2.教学难点:具有五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的体系结构的比对
教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可编辑修改
f。
学
基
复习三种交换的比较、网络的分类、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启发、归纳5分钟
本
2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内
2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容
212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多媒体、讲解25分钟
、
21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方
21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法
21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216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及
22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手
多媒体、讲解40分钟多媒体、讲解20分钟
段
拟留作业和思考题: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理解网络分层的概念作业:114、116、118
小结:重点掌握网络分层的概念,ISO及TCPIP参考模型,为将来更深层次的了解网络的原理打下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章物理层第1、2节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
2、掌握带宽、数据传输率等概念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教学难点:模拟传输
可编辑修改
f。
教学基本内容
教复习五层模型,引出物理层
学
基3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本
内3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容
3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
3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323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方
324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法
及
手
段
方法及手段
启发、归纳5分钟多媒体、讲解10分钟多媒体、讲解50分钟
多媒体,讲解25分钟
拟留作业和思考题:如果要提高网络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受到哪些限制?
小结: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基础。重点是物理层的四个特性、信道的传输速率的限制。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章物理层第3、4节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通信媒体的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