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的关键是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3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一种没有搞清度的含义,把度与关节点相混淆的观点。理由如下:(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和限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事物的质,超出了这个范围,
f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是否超出度是区别事物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的根据。(2)关节点也叫临界点,是事物度的界限或极限。一般说来,事物的度往往有两个极限,即所谓的上限和下限。事物的量变到了这个极限,就意味着要超出度了,要引起质变了。度包含了临界点或关节点。4“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求知欲”对人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则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求知欲”可以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对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把它说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把精神因素看做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而陷入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认识和探索,实践也为认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和日益完备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且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