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总结性小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研究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法研究,并由此引发教育工作者对合作学习的极大关注。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合作学习不一定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作辅助,并且便于组织,适合在教学资源和条件相对贫乏的山区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它能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让学生充分交流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彼此协作,增强参与的意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一、指导思想我国小学生是在非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学起来并不像“习得”母语那般容易,遗忘率较高,所以在教学中要“习得”与“学得”相结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手、脑、口、眼、肢体并用,静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只有通过这样的大量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逐步能用英语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
f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所以,“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1、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或帮助小组设计合作学习的情境,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任务。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认真聆听,理解要求,小组接受任务。3、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自主探究,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全面组织课堂所有活动和巡视观察,指导小组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合作精神,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开口、动手。辅助后进生,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启发探求思路,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寻求落实任务的办法。小组成员参与学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