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犹如一幅画、一首诗,它的执笔行文,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字里行间,负载着人生的品味体验,流露着个人的情韵情趣。因而,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个从感知、体味到领悟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联想和想象、始终伴随着强烈情感活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享受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整体的文本感
2
f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丁娟
知,强调欣赏、体验、感受、经历,注重语感、重视朗读等。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意境,从形象中探求真理,寻求景物与作者的志趣、情感的联系。这样让学生的情感融入散文的意境,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不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又何必非得要归结为抽象的概念式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死记硬背,既加重其课业负担又打消其学习兴趣。其实,我们平时之所以会进行大量的非功利性的文学阅读,就在于它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享受重新还给学生包括教师,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呢三、运用开放的教学思维有了民主的氛围,审美的理念,更需要开放的教学思维。提到散文我们最先脱口而出的就是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句话似乎涵盖了所有的散文。形虽散,却有一条所谓的“主线”,即主题思想贯穿始终,所有的状物、写景都是为了抒情言志,全篇实质最后指向唯一的一点即所谓“中心思想”。这种散文观在师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于是,教师们遵循着指挥棒教参按部就班地支解着散文,使学生失去了自由表达的话语权,进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造成散文鉴赏的千篇一律。其实,现代文学界的新散文观认为散文之“散”应是散文的最大特点。作者从生活中撷取种种零星小事、松散片段,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这才是散文与生俱来的特质。这样的理解才符合现代“自由”“真诚”的、
3
f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丁娟
文学理念。一些现当代的散文家曾说:“写散文就像是与朋友的闲谈、散步,是悠闲而随便的”。既然是闲谈、散步,为什么还非要时时关注目的在哪里散文为什么非要“神不散”散文是出诸个性又诉诸个性的文体,作者有表现自己生活见解的充分自由,欣赏也应该有多种方式和角度。“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亦恰好能证明散文欣赏的个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