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课标、专业要求解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自中职德育课程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本课内容旨在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联系的观点,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在联系中生存,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交互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围绕此核心共阐述了三个问题: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本框题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从三个方面去说明此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教学中可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或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本框题学习难点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哲学知识看,联系是本课一个基本理论,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让学生全面正确的把握联系及其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正确区分哪些是客观联系,哪些是人为的主观想象,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选者,本身的文化素养相对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抽象知识的把握有一定困难。授课过程中要尽量把抽象知识具体化。
1
f2、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哲学常识都有一定了解,但哲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比较抽象,所以初学者会感到深不可测,学习中尤显被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将哲学生活化,从生活中提炼哲学观点,教学方法要侧重于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掌握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个人与自然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积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理解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设计

价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1正确理解和把握联系的含义。12对联系的普遍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