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朋友家的小孩正在抱怨:“我们的语文老师真讨厌啦!整天嗦嗦地讲个不停,上课讲、下课也讲,我们连玩的时间也没有”。听着这无忌的童言,我大吃一惊:这位老教师一直在同行中以工作认真负责而受到尊重,如今怎么会被这些小学生厌烦呢?为此我陷入了深思,后来终于明白,原来这位老师不懂得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的艺术。“留白”原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指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景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留白”虽是绘画技巧,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值得充分借鉴。语文新课标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留一定的时间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通过一段时间对多位同行的留心观察,发现许多尽职尽责的小学语文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留白”,仍然在对学生进行着“满堂灌”。课堂上要讲,自习课也要讲,生字、词语要讲,句子、文章也都要讲,真是事无巨细、绝无遗漏。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则面无表情地被动接受着枯燥无味的知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接受了新课标培训,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为此我产生了疑问。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分析才明白,原来,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仍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各阶段的老师们喘不过气来。很多时候,分数是学校、家长评判老师能力的唯一标准。新的教学理念虽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但具体实践过程仍在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而且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去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成绩收效并不明显。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仍在课堂上进行大包大揽,大搞疲劳战术。这样事无巨细的教学讲解,繁重的作业批改,让老师疲惫不堪,许多教师因此患上职业病,学生也在沉闷的听课与繁重的做作业过程中渐渐变得性格沉闷、老气横气,近视眼的现象越来越增多,厌学情绪渐渐笼罩了这群天真烂漫的孩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留白”的教学艺术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做到精讲精练,在重点处、关键处详细讲解,作业设计也要少而精,其余时间则重点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即使在短时间内成绩提高不明显,但是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自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