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元
f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宋画多晦冥,荆关灿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
黄宾虹《蜀中山色并篆书七言联》,1941年,黄宾虹,立轴,纸本设色,画纵147厘米,横41厘米;联每副纵150厘米,横27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篆书临羌钟文轴》,1941年,黄宾虹,立轴,纸本,纵112厘米,横39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f黄宾虹历史评价
《仿董北苑笔意夏木垂阴图》,现代,黄宾虹,立轴,纸本水墨,纵98厘米,横32厘米,私人收藏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地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活水”。黄宾虹对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几乎伴随其一生。没有人像黄宾虹那样,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效果。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关乎书法。名人说收藏与您分享收藏带来的快乐时光,感谢关注我们。主编微信ID:130←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主编为您解答收藏。本为艺术论事团队、通俗作家老鼎论艺编辑。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此账号!微信公众号:天下第一藏,我们爱护原创,转载需注明出
f处,谢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