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分类与突破材料解析型
【典例调研】典例调研】
【例1】科考人员小李把某日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的轨迹画一幅简图,他观测到这一天在天空中是从右向左运动,当太阳位于图中位置d时查到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回答⑴~⑵题。⑴小李所在地理位置A.(90°E、80°S)B.(90°W、80°S)C.无法确定纬度可确定经度D.经纬度均无法确定⑵在ae的五个时刻中,小李的人影指向正北的是A.b、dB.cC.a、e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此图可以知道,太阳在天空中运行轨迹从右向左,此地应为南半球,此日为极昼现象,最大太阳高度为30°,最小太阳高度为10°。根据H极大90°-(φ-δ)极小φδ-90°,所以δ20°S,φ80°S。北京时间为20时,当地时间为18时,因此,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迟2个,H小时,当地经度比120°E偏西30个经度,即为90°E。由于此地为南半球地点,昼长为24个小时,日出、日落为同一地点,直射点纬度在80°S北,因此,可得出此地日出正南;正午正北;日落正南,即可得出人影朝向。故第(1)题选A,第(2)题选C。
【例2】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
【解析】首先排除A、C两项,表述内容主要影响降水,对气温没有影响;D也是错误的,因为从纬度来看,甲比乙纬度高,但是实际甲气温却比乙高得出很多;从区域定位来看,乙位于青藏高原,属于第一阶梯,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属于第二级阶梯,地势成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故选B。
【例3】读表1数据,回答⑴~⑵题。表1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北京兰州福州甲地乙地纬度海拔m3139°55′N151736°03′N84110189126°02′N34°44′N25°04′N经度116°24′E103°49′E119°19′E113°42′E102°42′ED长江中下游平原D④
⑴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⑵右上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A①B②C③
【解析】⑴本题给定某一城市的三维坐标,表面考查地理微观定位,实际上着眼于地理空间推断(数据分析),即利用已知推断未知。甲地纬度小于兰州,故不可能是内蒙古高原;甲地纬度接近35,故不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地海拔为110米,故不能是黄土高原(大于200米)。甲地只能是华北平原,故选B。⑵表格数据显示乙地海拔最高,受地势影响全年气温较低。根据经纬度位置可推断该地为云贵高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