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不用手机,我怎么学习?”引发的深思
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35期
曾经埋头苦读了十几年,最终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的李梦突然发现,自己竟有点看不懂今天的“学习”了。
老师布置作业,用手机;同学间讨论交流,用手机;查阅资料,用手机;甚至遇到不会做的难题,第一反应还是找手机这是李梦12岁儿子的学习常态。
李梦不是个抗拒潮流的人,但眼看孩子拿着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还有遇到问题就求助网络的习惯,她忧心不已:“每次一管他,他还振振有词,‘不用手机,我怎么学习?’难道离开手机,今天的孩子就不会学习了吗?”
一个母亲的焦虑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病症”。
这个暑假,五年级学生融融几乎每天都要与手机相伴好几个小时早上起来,先完成班级微信群里老师布置的假期任务,然后拍照上传;接下来,通过手机上的APP学习数学课外培训班的网课视频、完成电子作业,并在微信群里“打卡”……
“不用手机可不行。除了课外班必须要用到手机外,平时我们在学校有很多分组学习,需要拉不同的微信小群以便大家讨论、分配任务。”融融说,她的班里早已是“人手一部手机”“每人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微信群”。
“本来半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却总要拖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对女儿的这种学习习惯,融融妈妈很犯愁。融融告诉记者,在用手机查资料或收通知时,确实会不由自主地“刷刷朋友圈”或点开动画片等,有时还跟同学一起联机打游戏。
与融融妈妈相比,李梦有着更大的担心。上学期,她儿子所在的年级开设了一门主题探究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多孩子完全省略了这些步骤,直接打开手机搜索,复制粘贴一番就草草交差。“我最害怕的是,当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最起码的敬畏心,他们还能体会到学习的本真吗?”
李梦的疑虑,也是不少教育专家的担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却也因答案的易得性而忽略了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这些才是习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摘自《光明日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