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制定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⑵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形式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方式如:公私合营)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注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三大改造是将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种公有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想要的状况质检单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第二页
f2、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3、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①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原因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