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小朋友也把你的家用笔画出来,好吗?”幼:“好。”师:“看看老师画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幼:“三角形、长方形。”师:“窗户是什么形状?”幼:“长方形的。”师:“小朋友画房子的时候,想想好画在什么地方合适,想一想房子的样子,然后再下笔。用过的蜡笔送回蜡笔盒。”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及房子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f4、总结评价活动。对话实录: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幼:“我画的房子,三角形的房顶,我家住新街口。”师:“他画的房子好不好?”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幼儿:“好看。”师:“老师也很喜欢他的画,因为他画的房子很大,颜色涂的很均匀,线条都朝一个方向从上往下,我们小朋友涂色时也要向他学习,要细心。”从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绘画教学的弊端:误区一:拔苗助长。1、目标定位起点高。小班幼儿绘画发展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即使能够添画,画面上图样间也是无联系的。2、不允许幼儿“犯错”。其实幼儿在绘画时,所谓的“错误”是教师认为幼儿画的和自己原先设想的有差距,在指导过程中,对其加以批评、指责,使幼儿丧失了绘画兴趣。误区二:忽视带给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单纯的一张教师的范画,并不能给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
f误区三:重技能技巧的传授。
新《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案例中,教师注重讲解范画,使幼儿获得错误信息━━房子就是老师画的这种,同时忽略了小班幼儿也有进行自我表达的需求,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使自主地绘画变得不自主。
误区四:过分热心指导与帮助幼儿。
教师往往不管自己是否看懂幼儿的画就帮助其修改画面,例如,案例中有的幼儿画了会飞的房子,画面上添画了小鸡,教师看了画,帮助幼儿将小鸡改成小鸟,告诉幼儿这样更好。这样的帮助是教师强加的,让幼儿觉得无所适从,它背离幼儿个人意志,剥夺了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
误区五:过分重视绘画结果。
教师对绘画活动的评价,常常以教师出示的范画为参照,以与范画相似程度为评价,且在案例中,教师在评价时用自己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代替幼儿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其实,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角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