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为12208.27万公顷(183124万亩),园地面积为1154.9万公顷(17323万亩),林地面积为23574.11万公顷(35361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6214.38万公顷(39321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3.09万公顷(3829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01.51万公顷(3902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0.85万公顷(34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87万公顷(5398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0.35万公顷(305万亩),与19911996年年均占用29.3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
f必要用地。2005年与199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1997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259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近2万个,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27.6万公顷(3414万亩),年均补充耕地25.29万公顷(379万亩)。
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972005年,全国累计实现生态退耕686.25万公顷(10294万亩),沙地面积减少19.52万公顷(293万亩),裸土地面积减少5.01万公顷(75万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缓解了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2005年全国人均耕地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耕地后备资源潜力1333万公顷(2亿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