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老龄化背景下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郑贞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利用甘肃省19782008年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研究甘肃省在老龄化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先是边际趋势递减的正影响效应,三期之后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持续呈现负的响应趋势,并逐步趋于收敛。由此认为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关键词:老龄化消费函数人口年龄结构老龄人口抚养比甘肃省
一、引言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相继由成年型迈入老年型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在逐渐扩大。张晓青(2009)测算得出1990年全国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异系数为017,而在2000及2007年已经分别扩大到了020和022。据甘肃省统计资料,甘肃省在1982年的人口结构属于典型的年轻型结构,到1987年,人口结构就进入了成年型,2000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结构。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实力不足,社会保障相对滞后,社会承受力还很弱的条件下出现,人口老龄化超前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表明2009年的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为14451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4,人口老龄化物质基础相当薄弱。所以,甘肃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水平极不适应。同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城乡差异明显,省内各市州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显著,据2010年《甘肃省统计年鉴》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嘉峪关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925,而最低的张掖市只有405。老龄化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相比众多分析关于老龄化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影响变动的研究,考虑地域差异性的研究也非常有意义。但目前研究多偏重对中国老龄化现状、特征、原因、过程的研究;对落后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研究较少且多偏于定性分析。甘肃省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阶段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类型。本文试图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入手,在已取得的成果上,紧密结合甘肃省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甘肃省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文献综述在国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