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孩子就是有道理也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予建议。第四个步骤是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秀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
f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二)加强子女之间的友好往来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要通过他们之间相互的交往而发展的。近年来有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风靡一时,《朱成在哈佛朱成父母家教手记》,这本书中也提到:儿童良好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大多数孩子是喜好集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我们可以通过集体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因此,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他的自主精神,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三)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现在的小孩身上大多存在着娇气,要克服这种“娇气”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此,在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有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去锻炼。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立、自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一旦孩子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他就会敢于承担责任,表现自己,形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良性循环。完善自由的个性,挺拔的人格,正是将来迎接挑战的根本。(四)对子女的教育要有坚持性和一致性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应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