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第一单元总论一、感染过程1、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2、感染后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3)显性感染——最易识别(4)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不具有传染性。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变异性可使易感性↑)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1、传染源: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受感染动物2、传播途径;3、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IgM;恢复期IgG;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最长潜伏期(病原体进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是确定检疫期依据。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六、传染病的预防分类:甲类2(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禽流感)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精品文档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可简写为抗HBc乙肝二对半(五项)是指: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抗乙型肝炎e抗原的抗体抗HBc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抗原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而无论“大三阳”、“小三阳”只能反映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不能表示病情轻重,其临床意义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测项目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病原学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3、丙肝(HCV):属黄病毒,单链RNA病毒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二、流行性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