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是由方程求x、y的范围;2、数形结合,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3、利用判别式,对于二次函数求最值,往往由条件建立二次方程,用判别式求最值;4、借助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典型例题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M(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AB≤2p(1)求a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求△NAB面积的最大值。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f典型例题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点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典型例题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NM
O
Q
(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解决)典型例题已知椭圆C的方程
x2y2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43
y4xm,椭圆C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7)两线段垂直问题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k1k2运算来处理。
y1y2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x1x2
f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过点P20,抛物线Cy4x1,直线l与
2
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1)求k的取值范围;(2)直线l的倾斜角为何值时,A、B与抛物线C的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f二、解题的技巧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下面举例说明:
(1)充分利用几何图形
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典型例题设直线3x4ym0与圆xyx2y0相交于P、Q两点,O为
22
坐标原点,若OPOQ,求m的值。
(2)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