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它就是A、B间的距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计算机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搬到屏幕中,减少实地考察的时间,同时把生活中的实物转化为几何图形,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根据前面已探索过的“角角边”肯定方案一中的DEAB,但AB与BF是否垂直在实际中难于确定,因为实地中并没有线段AB。而方案二中提到的线段在现实中可实实在在的画出来,但具备了“两边一角对应相等”这一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准备工作:截取两根木棒,使它们分别为5cm、7cm,剪一些角的纸片(28°、37°、60°、110°),以及一些作图工具。活动1:给定两边夹角,画三角形。1、学生动手用所做的角的纸片去卡给定的两条线段,然后画三角形。
2、要求学生把同类三角形相互比较,看是否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摆弄角、线段,画图,体会到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可以画出来,同一学习小组的几个成员所画出来的同类三角形加以比较,发现完全重合。从而得出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活动2:当给定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时,分组探索:1、以5cm、7cm为边,5cm所对的角为28°画三角形。
2
f2、以5cm、7cm为边,5cm所对的角为60°画三角形。
3、以5cm、7cm为边,7cm所对的角为60°画三角形。
4、以5cm、7cm为边,7cm所对的角为110°画三角形。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别摆弄着手头上的木棒和角的纸片,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同一小组中,有的同学画出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画出了两个三角形;也有的小组画出的三角形是同一个的。教师观察他们画图,遇到后一种情况的小组,让他们和其他小组交流、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帮助、讨论,在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在以上的两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拼三角形、画图、比较、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当然,探索“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也可以设计电脑动画演示,教师操作媒体,学生观看投影。但这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多大的区别,是陈旧教学模式的进化。电脑动画演示虽然新颖、精彩,但精彩的事物不等于能让学生体会深刻,正如我们看电视剧,一场非常精彩的电视剧,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但看完结局不久,有可能连那是什么片名,主角叫什么都忘记了。所以,在教学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