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二、写作背景: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
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自幼相守,“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病亡的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赵与时“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三、关于祭文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闻汝丧
不省
所怙

坟墓
归取其孥


去万乘
之公

不临其穴尚飨

二、解释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

2、怙:不省所怙(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