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故在河豚毒素作用下,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量减少所致。3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故可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麻醉剂、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4因突触前膜内出现钙离子内流后突触小泡才发生定向移动,说明钙离子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若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则突触前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应无改变。能力组共3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122016衡水二中仿真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9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
f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解析C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是两种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
上相应的受体也不相同,A项错误;若乙神经元兴奋,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引起丙神经元抑制,B项错误;乙酰胆碱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乙神经元上,因此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项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甲神经元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因此乙神经元膜电位不能发生变化,D项错误。
13.2016枣强中学期末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
10
f成果。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实现兴奋的传递。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有关B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以⑤的形式在各种细胞器之间进行转移,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C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⑤中递质的释放D在活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可以通过⑤的形式实现间接联系答案解析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突触小泡中的递质之间的特异性结A突触后膜对⑤中递质的接受具有特异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合,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在活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这几种膜结构之间,可以通过⑤突触小泡的形式实现间接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也是以⑤突触小泡的形式在内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