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校本教研持续改进模型探讨
杨凌芳(广州市骏景中学,广东广州510630)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迫切要求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在整合了校本教研的各种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校本教研。借鉴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模型,建立并探讨了校本教研的持续改进模型。关键词:校本教研;自我反思;专业引领;PDCA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其倡导者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让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这种研究传统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产生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学校教育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解决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相关文件,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2002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学校应有归纳课程、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2003年1月,在泉州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把“开创以校为本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作为当年教研工作的要点。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应“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2003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以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因此,准确界定校本教研的概念,进而构建出校本教研的持续改进模型并加以实施,对于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校本教研的文件精神,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最终促进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校本教研的概念对于校本教研,尽管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很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和说明。目前,关于校本教研的定义有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