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注意个人形象和言谈举止,开始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成绩较好的同学就是有问题也不肯提出来,成绩差的学生因缺乏自信又不肯提,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
f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时间一长学生就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突破学生提出问题的瓶颈,使学生有问题想提、有问题敢提,科学探究才能有质的飞跃。二、设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科学的兴趣,上课根本就不想提问,没有这种发问的欲望。教师的任务不是把问题告诉学生,而是想法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问题之所在。如奇妙无比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接触过又解不开的现象等等。1、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激发兴趣。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动态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调动各种感官和潜能,为知识的形成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例《安全用电》中讲: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为安全电压。这种枯燥的数据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不会引起任何兴趣,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则动物触电试验片断:一只小老鼠在铁笼子里自在地吃食,某人拿一电棍靠近笼子,笼子与电棍间闪现一道耀眼的电弧,笼内小老鼠瞬间倒下挣脱颤动一下便气绝身亡了。学生观后一片惊悸,大脑马上反应触电如此恐怖,任何电压都会触电吗?如何预防触电呢?万一触电怎么办?2、利用有趣的科学实验调动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例如:在组织“探究燃烧条件”的教学时,可以安排用“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一点就能燃烧的纸,折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时,纸盒肯定会被烧破。当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到自己的实验“纸锅”真的把水烧开而并没有被烧破时,他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会对本课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物体燃烧的条件提出许多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探究空气的存在这一节,就让学生自己带材料来,做“会发声的可乐瓶”、做覆杯实验、拉不开的皮碗(模仿马德堡半球)等实验,在这些简单热闹又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的问题也就自然形成:是什么把可乐瓶压瘪的?是什么把水托住?是什么压住了皮碗?……根本不需要老师刻意创设。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