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之路
王安(1)如此之多的有才干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失误,对此我有些不可思议。人们往往完不成自己原先要做的事,即便做成了些什么事,也是昙花一现。就成功与失败而言,运气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个人认为:要获成功,没有秘诀。人们失败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如果你干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失误,别人就会开始称你为天才。但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为了证明:成功主要是人们的良好判断能力在起作用,而天赋是其次的。(2)41年前,我从中国来到这个国家。从那以后,美国和美国的企业历经数次变革,包括二战后美国作为高科技的世界领袖的出现。这一时期,我也发挥了一些作用。40年代末,作为哈佛大学计算实验室的研究员,我促成了磁芯记忆体的开发,这对现代计算机的研发至关重要。之后我成了一名企业家,致力于寻求数字电子革新成果的应用和市场化。(3)从我建立王安实验室以来的35年中,公司已经从单人作坊发展成为有3万雇员的、有几乎30亿资产的跨国公司。公司的产品也由原来的供政府、实验室和企业专用的数字设备变为办公室用的计算机设备,王安公司使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能力。在这些变革中,公司一直以每年42%的综合平均速度发展。(4这么多年来,金融界已经对这种发展速度不以为然。公司常被选作为长期规划的典范。然而,正如业界任何人士所知的那样,无论是从长期、中期或短期来看,收益的增长绝非是想当然的事。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公司必须顺应外界的变化。尽管从宏观来看公司的发展是顺利的,但实际上为了适应外界变化而必须作出的变革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5当初成立公司时,我没指望它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看不到35年后的情况,没预见到计算机时代的出现。我知道要预测遥远的将来是愚勇之举。发展不是沿直线进行的,未来也并非是现状的简单延伸。确切地说,未来具有其革命性(这也就是为何我们提及计算机革命)。这有悖于多数人所接受的意见。这意见往往掩盖或忽视了揭示未来的线索。40年代后期,当我研究磁芯记忆体时,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意见是几台大型计算机就可能满足所有想象中的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尽管目前看来这种看法是可笑和短识的,但它确实反映了象计算机创始人HowardAike
这样一些杰出人士的观点,他们观测了社会和经济,得出了自己认为是明智的结论。6尽管计算机革命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但是使其商业化的先导者并没有分享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