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一、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ICD9CM34292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1症状:吞咽困难,可伴有反食、胸痛、夜间呛咳,病程长,病情反复,时轻时重。2体征:可无特殊体征或有营养不良的体征。3辅助检查: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等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1一般治疗:改变进食方式,包括流食半流食、缓慢进食等。2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3内镜下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4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其他治疗(外科等)。(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20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1
f(2)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时间和活动度;(3)感染性疾病筛查(HBV、HCV、HIV、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5)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胃镜检查时如遇可疑病变,应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2)胸腹CT。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必要时术前需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并给予一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术前内镜显示合并食管炎患者给予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及粘膜保护剂,修复食管粘膜,减低术后穿孔、出血和感染风险。3术后给予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及粘膜保护剂。4抗生素(必要时)。(八)出院标准。1诊断已明确。2治疗后症状减轻。(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提示其他病变,如肿瘤等,不进入本路径。2“必需的检查项目”中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或胃镜检查,如安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