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字。你可以看到人们抚摸纪念碑,并为它而感动
f伟大的建筑必定与重大的题材相联系,同时又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价值将题材的内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世界上所有著名的纪念墙都是在政治成熟、经济发达、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最终将建筑艺术与它们所纪念的题材融为一体,成为人类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象征!越战纪念墙三年前,游览美国首都华盛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白宫和越战纪念墙。纪念墙的新意在于低于地平面,墙体是黑色大理石,意味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在华盛顿市的一隅,有一片偌大的国家公墓。墓地内矗立的美国历史上几
位著名总统的纪念馆和好多仁人志士的墓碑都是白色的,唯有位于林肯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V形越战纪念墙是黑色花岗岩的,顶边略低于墓地的草坪地面。墙上镌刻着在越战中阵亡和失踪的58132个人的名字。参观纪念墙要走一段约40多米长的下坡路和上坡路。意的设计,引起了我的兴趣。原来,越战纪念墙的设计者是一位美籍华人女大学生,她的名字叫林璎。1980年设计越战纪念墙时只有21岁,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四年级的学生。她的这件作品是越战纪念碑筹建委员会,从征集的1421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她想透过作品对越战作出特别的诠释:这是一场历经三届总统,长达12年的一场失败的战争,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些死亡者的名字。林璎的这件作品公开后,艺术界、新闻界表示赞许,而退伍军人协会则很不高兴,指责是“耻辱的黑色伤痕”,强烈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设计。然而,评委重审作品后,仍认为是一件难得的佳作。可是施工以后,内政部长下令停止工程进度,要求在原设计上面放一座群体军人雕塑和一个悬挂国旗的标杆。此时,林璎大学刚毕业,在面对种种压力下,仍不肯妥协,提出如果破坏了原来的设计精神,就撤回设计。在她的坚持下,旗杆之议被取消,三个军人的雕塑移到了纪念碑后面的50米开外处。纪念墙终于在1982年建成。1959年出生的林璎,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祖籍福州,1948年移居美国,都是俄亥俄大学教授。林璎酷爱设计专业,在后来的作品中总是以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造型而蜚声全美建筑设计行业。她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和50位美国未来领袖。
f越战纪念墙是林璎的代表作。20多年来,这座昭示打败仗的纪念墙,在华盛顿成为观瞻人次最多的胜地之一。
fr